close

“北京八分鐘”後張藝謀首度公開亮相

原標題:《對話·寓言台中電器行2047》很不張藝謀



《對話·寓言2047》劇照

呼麥和長笛,用音符“遙控”著雲紗搖曳生姿;京劇演員和激光“搭檔”,做出不可思議的肢體動作……

如果不說,你很難想象這場科技與傳統文化水乳交融的演出,出自張藝謀之手。但回頭想想一周前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極簡而科技感滿滿的“北京八分鐘”,兩者好像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昨晚,由張藝謀執導的全新觀念演出《對話·寓言2047》在上海首演,這也是老謀子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“北京八分鐘”之後的首次公開台中家電行亮相。

看起來,科技與傳統的結合,已經成為張藝謀轉型的新方向。在現場,他否認瞭自己“大紅大綠”、“人海戰術”的標簽,“我很喜歡原創,我才不會死在那些標簽上呢。”

3月10日、11日,《對話·寓言2047》將來到杭州。

沒有大色塊和人海戰術

十足高冷范

黑西裝、黑褲子、立領白襯衫,昨天出現在發佈會現場的張藝謀看起來心情不錯,話量是平時的好幾倍。那張一直被稱為“出土兵馬俑”的臉,也時不時能看到笑容。

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演出的排練期間,網上曾流傳出老謀子愁眉緊鎖的照片,可想而知壓力有多大。“北京八分鐘”的完美呈現,顯然讓張藝謀松瞭一口氣。

說到《對話·寓言2047》的劇名,他樂呵呵地拿王傢衛開起瞭玩笑。當初整臺演出排得都差不多瞭,但一直沒取名。有一天張藝謀就在後臺跟大傢聊,既然是探討未來思考空間的,“王傢衛拍過《2046》,那咱們就比他多一年,2047吧!”隨口一說,沒想到大傢都覺得好,名字就這麼定瞭。

隻有真正置身於劇場,沉浸其中,或許才能體會到《對話·寓言2047》的心思。

原生態的藝術和酷炫的高科技,能不能完美融合?《對話·寓言2047》的七個篇章做出瞭精妙的解讀。

比如有一幕,復州鼓樂與英國現代舞團同臺。復州鼓樂班穿著樸素的衣服就登臺瞭,未經雕飾的擊打,每一記節奏都直擊心房;而英國現代舞團則在玻璃房子內瘋狂奔跑、沖撞,與鼓樂節奏形成完美默契。最後潑上的藍色液體,更營造瞭無與倫比的色彩飽和度。

難怪演出結束後,有觀眾小聲議論,“這很不張藝謀啊”。

確實,沒有大色塊,也沒有人海戰術,反倒有著十足的高冷范和極簡主義實驗性。

采訪時,就有記者提到,至今說起張藝謀,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還是“大紅大綠”、“人海戰術”,現場的老謀子唯一一次情緒有些小激動:“這些哪是我發明的呀,都是媒體給貼的標簽,我才不會死在那些標簽上呢。”

最多再拍

10部電影

隨即他主動提起瞭“北京八分鐘”,對比《對話·寓言2047》,兩臺演出一個室外,一個室內;一個是廣場藝術,一個是舞臺藝術。但又有著共通點,那就台中富士通冷氣是科技與人的結合。

很少有人知道,“北京八分鐘”最初的創意,是老謀子盯著電視裡滑冰運動員的身影想出來的。

“任何冬季運動,你在冰上、雪上滑過,都會留下痕跡,那是美麗的線條和圖案。”而找24個人在冰雪上滑行,正好代表24屆。台中南屯家電行

至於24塊人工智能大屏,則屬於後來加進去的“科技部分”,張藝謀把它們形容為雙刃劍。如果是純科技化的演出,說白瞭就是“一個線頭的事情”,“萬一當天有一個線頭松動瞭,所有冰屏都動不瞭也亮不起來瞭,那演出就砸瞭。所以歸根結底,人才是核心。”

無論在“北京八分鐘”還是《對話·寓言2047》裡,這一點都體現得很明白。

“北京八分鐘”的24位運動員是“千裡挑一”,在一起封閉集訓瞭三個月,閉幕式那天,每個人之間的距離誤差,隻能控制在幾十厘米之內。

再看《對話·寓言2047》,像碗碗腔表演者王進發已經75歲高齡,他是陜西省省級非遺同朝皮影代表性傳承人,也是同朝皮影世傢李存財先生的傳人。而嗩吶表演者復台中家電特賣州鼓樂班,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,更入選瞭國傢級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”。

演出最後一幕,77歲的貴州老人吳書香在角落用一臺200多年的織佈機靜靜地織佈,而舞臺中央全息影像的舞者則在翩然起舞,最原始碰撞最現代,讓人在震撼之餘深深被打動。

在《對話·寓言2047》裡,有德國的激光團隊、英國的創意舞團隊、瑞士的無人機團隊,也有內蒙古的長調、北京的京劇……按照張藝謀的解讀,“這部作品最難的東西是讓人們去慢慢感受,因為這是一場古老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對話,是寓言,也是現實。”

采訪行將結束時,有人問張藝謀,還會拍多少部電影?

老謀子聳聳肩:“我可能撐死瞭再拍10部吧,但人的故事是講不完的,關於人的情感、思考和精神,永遠不會過時。”
83370DF35BA9F6B1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bxb9au76g 的頭像
    abxb9au76g

    數位知識平臺

    abxb9au76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